争议人形机器人:不是所有泡沫都是坏事

admin 2025年04月28日 60814

(原标题:争议人形机器人:不是所有泡沫都是坏事)

2025年最热门的赛道是什么?人形机器人一定能排进前三名。

争议人形机器人:不是所有泡沫都是坏事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自从宇树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,今年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就直线攀升。特别是亦庄机器人马拉松的举办,更是把这一关注度推向了最高峰。海外市场对机器人的关注度也不输国内,比如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更新报告中,该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。 

机器人这个曾被视作科幻代名词的领域,在2025年突然站上了技术创新与资本追捧的风口浪尖。不过,人们惊叹于技术进步的同时,“泡沫论”的质疑声浪也开始出现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,就是金沙江创投的董事长朱啸虎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言论。 

在访谈中,朱啸虎表示:“具身智能现在特别火,同时我觉得商业路径还是不清,尤其是人形机器人。我经常开玩笑说,现在是个人形机器人就会翻跟头,但商业化在哪里?”朱啸虎说,“我们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”“机器人共识集中但商业化不明”。 

朱啸虎的表达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。在此之后,也有许多投资人表达了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怀疑。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在其视频中表示,人形机器人可能未必是最优技术商业化路线。 

一面是领军公司开始All in投入,另一面是资本方开始陷入技术怀疑论。如今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是:人形机器人的2025年,到底是泡沫的最后狂欢,还是一个关键转折点的到来? 

答案一直是清晰的。站在经济长周期的视角来看,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,技术革命的浪潮中,适度的泡沫恰是推动文明进程的特殊催化剂。 

人形机器人今天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,本质上是对技术成熟度的认知分歧。反对者指出,当前产品在运动控制、环境感知、能源效率等核心指标上,仍与实用化存在代际差距,甚至人形可能都不是必需。 

人形的具体技术路线到底对不对,相信未来市场和资本会通过用脚投票来自发进行选择。但如果我们认为伟大不能被计划,创新源自涌现,那么在大规模的优胜劣汰过程中,泡沫其实是必然事件。 

若我们把视线拉长至工业革命的历史维度,就会发现每个颠覆性技术诞生早期都伴随着泡沫的发生,但泡沫也可能是为新的事物诞生而做准备――17世纪荷兰郁金香泡沫消散后,留下了现代金融体系的雏形;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,全球光纤网络却也借由那一轮热潮而形成。今天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投资,客观上也是在为下一轮真正的变革打下基础。 

在这一过程中,如果说有什么真正需要提出警示的,那就是市场之外的钱不应当去挑选胜利者,而是需要保持克制和谨慎。 

当然,回到中短期来看,朱啸虎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站在投资人视角看,投资回报率当然是最为重要的标准。历史经验表明,半导体、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阶段,泡沫中的“试错成本”往往由资本方来承担。但这恰恰是风险投资的本来含义。客观上来说,朱啸虎们泼出的“冷水”,也会倒逼行业区分“伪需求”与“真痛点”,推动行业重新思考技术路线的可行性。 

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潮与估值泡沫并存,这与AI芯片初创期的“烧钱竞赛”非常类似,其本质是技术成熟曲线前的“风险投资”――失败者的退出为成功者腾挪空间,而泡沫本身成为筛选真正技术壁垒的“压力测试”。

从历史经验来看,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共振,当硬件成本随着规模效应下降,具身智能或许真能如智能手机般重构社会生产方式,而最终幸存者的突破将重塑产业格局。

回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增长的视角,当资本泡沫退去时,真正留存于世的不仅是几个明星企业或产品,而是被彻底改造的制造业体系、重新定义的人机关系以及适应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框架。 

今天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积累的协作算法、伦理框架、柔性制造技术,哪怕最后证明是错的,相信也一定会为未来人机共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不妨对泡沫多一点耐心。

(作者系资深媒体人)


推荐阅读:

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审定与核查监管 支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

大湾区早报|广州公房住宅租金标准小幅上调;1月广东“夜宵”外卖关键词搜索量增长105%

罗氏(RHHBY.US)TIGIT单抗一线食管鳞癌III期研究获积极结果

新华视点|“防鸟网”为何成鸟类“杀手”?

台积电(TSM.US)财报强助攻!两大芯片巨头股价创历史新高

构建良好市场生态 交易所债市监管持续加强

当火箭遇上文旅|一个人的坚持,一群人的浪漫

目标定了!5%!上海最新发布

国常会“点题”资本市场 市场人士:对后续改革措施保持乐观

质疑启迪药业高溢价收购资产的合理性 投资者服务中心呼吁中小股东积极行权

专题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