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定青山不放松——访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袁正刚
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(赵海军)五月的北京,一场以“AI+精细化管理”为核心的建筑行业盛会刚刚落下帷幕。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袁正刚在大会上提出的“产业AI”理念,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思路。这位深耕行业近三十年的技术领军者,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定力,带领广联达在技术浪潮与行业变局中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拓新路径。
行业破局:从“工程导向”到“客户价值”的底层重构
在袁正刚看来,建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“刮骨疗毒”式的变革。传统“高杠杆、高周转、高负债”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2024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仅2.3%、客户满意度不足80分的现实数据,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矛盾——当规模扩张的红利消退,企业必须回归“创造客户”的本质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“建筑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的幸福服务。”袁正刚指出,当前行业的核心问题在于偏离了“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”的本质需求。他以库布勒罗斯变化曲线类比行业心态的转变:从最初对调整的震惊否认,到如今主动拥抱“好房子+好科技”的新模式,企业必须完成从“干完项目”到“造好房子”的思维跃迁。
这种转型意味着价值链的全面重构。袁正刚分析,新机遇存在于三个维度:新区域(高潜力城市群高潜力都市圈海外市场)、新领域(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、绿色低碳建筑、新型基础设施)、新方式(EPC/EPCO全过程工程咨询)。“两办”刚发布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已明确未来方向,而广联达的AI算量、智能设计等工具,正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降低施工成本,为这些新场景提供技术支撑。
产业AI:建筑行业的“数字生产力革命”
面对行业困局,袁正刚提出的“产业AI”成为破题关键。他强调,产业AI不是通用AI的简单移植,而是行业知识、专业软件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,其核心在于构建“数据-算法-算力-场景”的闭环。
数据层:通过BIM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表达,解决传统二维图纸的信息丢失问题;借助IoT传感器自动采集施工数据,如材料用量、设备运行状态,形成“数字孪生”底座。袁正刚举例,广联达通过BIM与IoT数据融合,可实时对比设计模型与施工进度,提前预警偏差,减少后期变更成本。
场景层:聚焦设计一体化、成本精细化、施工精细化三大核心场景。在设计阶段,AI概念设计软件Concetto可根据客户需求生成多版方案,秒级估算成本,将80%的建造成本控制前置;在施工阶段,智能塔吊、AI劳务管理、AI物料管理等应用重点聚焦生产要素,帮助项目省钱省心;项目管理相关工具则聚焦管理提效,经济创效,助力项目利润提升1%。
模型层:构建“行业大模型+企业小模型”体系。行业大模型整合消防规范、结构计算等通用规则,企业小模型基于自有数据训练,确保个性化与安全性。广联达数维设计软件已实现全专业协同,上海某市政项目通过该工具在方案阶段即完成日照分析、成本测算,仅方案阶段效率提升达到50%以上。
落地实践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产业生态”的四级跃升
袁正刚将产业AI的落地路径概括为“岗位-项目-企业-产业”的四级跃升,每个层级都渗透着“数据驱动管理”的核心理念。
针对造价、设计等岗位开发专项工具,如AI算量将传统16小时的土建算量压缩至4小时,智能组价效率提升80%。这些工具解决重复劳动问题,让专业人员聚焦价值创造。这就是岗位级提效。
打通设计、成本、施工的数据壁垒。长沙某骨科医院项目中,广联达通过AI生成多版设计方案,一键对比成本与功能,帮助业主在3亿限额内实现最优解,为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。这就是项目级协同。
帮助企业建立数据资产体系,将优秀项目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化模型。聚焦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的PMLead系统,可快速整合项目数据,预估收效可实现预警响应率100%、业务数据线上归档率提升20%、整体重大节点达标率提升10%。这就是企业级管理。
联合科技企业乃至工业企业,构建开放生态。在业务层,自主打造的产业业务平台,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应用开发平台,支撑房建、基建、水利、电力、铁路、船舶、能源、石化、工业等跨行业生态伙伴打造满足“信创”要求的BIM应用;在技术层,提供沉淀20余年的面向工业全行业的三维图形平台,以几何引擎助力工业软件内核替换,与更多企业联合共创、共同成就客户,这就是产业级新生态。
未来图景:科技赋能“好房子”的三大维度
谈及行业未来,袁正刚用“三好”勾勒出清晰图景:
好房子——从物理空间到生命体。通过AI能耗管理系统,建筑可自动调节光照、温度,能耗降低,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结构健康,实现预防性维护。
好科技——全流程深度融合。从AI概念设计生成个性化方案,到机器人现场浇筑实现毫米级精度,科技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。广联达智能塔吊已在中字头央企及大型省建工落地应用,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算法,可实现5G远程驾驶,塔吊司机足不出户就可以“一人分时控制多机”,还可降低80%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作业风险。
好生态——价值链共生共长。设计、施工、建材企业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协同,打破“数据孤岛”。仅广联达设计平台已聚集超100万种构件库、2.5万组真实厂家数据,生态伙伴可快速调用资源开发应用,形成“需求共创-生产协同-价值共享”的良性循环。
对话未来:在变与不变中坚守初心
面对“AI幻觉”“数据孤岛”等挑战,袁正刚展现出清醒的认知:产业AI必须解决可解释性、专业性、实时性与稳定性问题。例如,在塔吊远程驾驶场景中,广联达通过激光雷达数据与物理模型融合,确保控制指令零延迟响应,避免通用AI的“创造性偏差”。
“企业需要‘定’的智慧——坚守客户价值;也需要‘变’的勇气——拥抱科技变革。”袁正刚引用郑板桥诗句总结广联达的转型哲学。从2015年布局设计软件、2017年启动数字建筑战略,到如今产业AI的全面落地,广联达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力,证明了技术深耕的价值。正如其数维设计软件在德国、东南亚的成功试点,当中国科技与全球需求碰撞,一个以“好房子”为内核、以产业AI为引擎的新建造时代,正在重塑建筑行业的未来图景。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高瑞东】推荐阅读:
卡尔斯取得球阀性能检测专利,可模拟冲击力度测试球阀泄漏及启闭顺畅性
青龙管业:2023年业绩预盈1700万元至2550万元 加速推进多元市场布局
专题推荐: